當前位置:首頁  媒體浙大

“與中國磁共振成像技術同成長”

——記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、浙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主任吳丹

發布時間:2023-05-04來源:浙江日報作者:朱柳霖 羊冰清 盧思穎10

  生物、工程、計算機……如何將這些技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,是生物醫學工程的研究內容。從“機緣巧合”來到這個領域的本科“小白”,到成為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儀器科學學院長聘教授、生物醫學工程學系主任,20年韶華傾付、歲月沉香,吳丹把她的滿腔熱情和聰明才智獻給了這個專業。

  在五四青年節前夕公布的第27屆“中國青年五四獎章”獲得者名單中,80后科學家吳丹名列其中。她致力于前沿磁共振成像技術研發,實現了成像尺度從宏觀到介觀到微觀的逐步突破。主持國內外10余項科研項目,申請發明專利30余項,獲授權16項(國際專利4項),科研成果被全球50余家機構采用。

  吳丹博士畢業于全美生物醫學工程排名第一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,畢業后被聘任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助理教授,并主持多個科研項目,是當時該領域冉冉升起的一顆科研新星。身在異國他鄉,吳丹一直關注著國內磁共振領域的發展。

  “我們國家磁共振領域正在迅速發展,報效祖國的機會來了!”2018年,33歲的吳丹毅然放棄在美國已建成的團隊,回到母校為學科發展貢獻力量,但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。原本,吳丹研究的是針對動物的磁共振技術,而回國后她將轉而研究針對人體的生物工程技術,在理論、實操上都有許多新知識,幾乎都要重新學習。那段時間,她夜以繼日地鉆研新知識。不斷虛心向同事請教、學習全新的實驗技巧,半年后,她很快轉變成為針對人體的前沿磁共振成像技術研發的專家。

  如今,吳丹已經帶領團隊成功研發了3D高分辨率彌散磁共振成像技術,實現了高場下活體大腦0.1毫米和離體大腦0.03毫米的超高分辨率“活體顯微鏡”,帶領中國團隊在這一領域奮起直追,在成像速度和空間分辨率上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。

  提到自己的工作,吳丹總是帶著一種使命感?!拔夷芨杏X到,我們的工作對于人民生命健康的意義?!背R幍拇殴舱裼跋穹直媛蚀蠖嘀挥?毫米,吳丹研發的3D高分辨率彌散磁共振成像技術,讓磁共振影像的分辨率提高到0.1毫米的精細度。這意味著科研工作者、臨床醫生能看到生物組織更多的細節,作出更準確的判斷。

  而吳丹研發的基于彌散磁共振的微結構成像方法的系列成果,實現了成像尺度從宏觀到介觀甚至微觀的突破,引領國際磁共振技術前沿,推動我國醫療影像產業升級,為我國腦科學發展提供了支撐。

  這些年來,我國的磁共振成像技術篳路藍縷,從過去的國外壟斷到現在約30%的磁共振設備為國產研發,凝結了千千萬萬科研工作者的心血。作為他們中的一員,吳丹正實現著當初回國時的理想,這令她感慨萬千。

  “我個人的成長,是和中國的磁共振成像技術的成長同頻的?!睔w國這些年,吳丹的科研水平一直在提升,作為浙江省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及浙江省“鯤鵬行動”計劃團隊首席科學家,她組建了50余人的科研團隊,形成一支國內領先、國際一流的磁共振影像團隊,取得了一項項國際領先的科研成果。在越來越多優秀科研工作者的支持下,吳丹看到了國際磁共振產業的格局已悄然變化,她心心念念的中國醫學影像學已日漸成熟。

  吳丹從不抱怨科研的苦,她說:“科研很多是從0到1的事情,失敗是最正常的?!痹谒磥?,包括醫學影像在內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發展,需要一線科研工作者無數次失敗奠定基礎,那些試錯也將成為未來的經驗,不斷將科學發展推向新的高度。

  科研,需要一代代傳承接力、接續奮斗,現在吳丹不僅是科研一線不斷突破認知邊界的科學家,更有了一個光榮的新身份——領著一群“萌新”的老師。

  “我很羨慕現在進入科研領域的新人,他們有著我們當時沒有的資源,有更多學習、與名師交流的渠道。在我國現有技術的基礎之上,我相信他們會有更多成就!”對于青年人,吳丹不僅期待,更給予許多實際幫助。

  近5年來,吳丹指導的本科生以第一作者發表期刊論文2篇,發表國際會議論文8篇,她指導的碩士生以第一作者發表高水平期刊論文20余篇,作國際會議口頭報告20余次,申請發明專利14項;獲國際醫學磁共振年會金獎6項、銀獎5次……一個個年輕的面孔,最終都會成為中國生物醫學工程的“弄潮兒”。


《浙江日報》2023年5月4日頭版



日韩av毛片中文@日韩AV少妇无码专区@日韩av无码中文字幕@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@日韩av亚欧无码